7月7日,港珠澳大橋海底隧道正式貫通。這也意味著全球最長的跨海大橋——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。新華社圖新華網廣州7月7日報道,如長龍臥波,又似蛟龍躍海。7日,港珠澳大橋實現了主體工程全線貫通,一座長達55公里的鋼鐵大橋飛跨茫茫大海,歷史性地將香港、珠海、澳門連在一起。
品友互動
它使用的42萬噸鋼鐵足夠建造60座埃菲爾鐵塔;它使用的108萬立方米混凝土,每一粒都可以溯源;它使用的建造方式,是像積木一樣一塊一塊搭上去的……
這座在中國交通建設史上被稱為“技術最復雜”的“世紀工程”,一次次挑戰著工程師的智慧和建設者的勇氣。在挑戰中摸索,在摸索中前行,在前行中收獲“中國標準”,填補世界空白,成為中國邁入橋梁強國的里程碑。
突破:艱難環境倒逼的創新
港珠澳大橋集橋島隧為一體,其線路需經過伶仃洋航道和香港國際機場航線。一方面既要滿足30萬噸級巨輪通行,另一方面又要滿足航班降落限高需求。搭建深埋沉管隧道成為最佳選擇。
“既有案例都是淺埋,深埋屬于沉管施工‘禁區’,沒有任何標準可參考。”港珠澳大橋主體工程總工程師蘇權科說,隧道由33節沉管和最終接頭組成,全長6.7公里,是世界上最長的外海深埋沉管隧道。
從2013年5月2日首節E1沉管開始浮運安裝,到今年5月2日最終接頭安裝,34次“深海之吻”,大橋建設者們整整花了4年。
“由于沒有經驗,第一個管節的沉放時間整整持續96個小時,大家連續四天五夜沒有合眼休息,眼皮‘打架’就用風油精擦在眼瞼下提神。當成功的那一刻,所有人都累癱了。”中交聯合體港珠澳大橋工程島隧項目部副總工尹海卿說。
經驗的積累、技術的更新、工藝的改進,最終創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設奇跡。“海底基床泥沙軟硬不一,沉管安裝上去會因沉降不一產生斷裂。我們研發出擠密砂樁復合地基設計方法,整個海底基槽的總體沉降控制在10厘米以內,差異沉降控制在1厘米以內。”尹海卿說。